• English
  • 辽阳分校
  • 图书档案
媒体工大

【辽宁日报】抓好“带土移植” 激活引才用才“一池春水”

  来源:     编辑:张涛    浏览次数:

2月17日,辽宁日报刊发我校《抓好“带土移植” 激活引才用才“一池春水”》文章。

文章原文如下: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坚持学深吃透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带土移植”引才,“培土嫁接”用才,“改土育壤”留才,大力营造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突破瓶颈,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紧紧围绕地方工业经济发展需求,以产教深度融合带动人才创新引育。在政策制定上,出台了六方面30余条举措,构建学校与产业浑然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近三年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3人,既带动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又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在体制突破上,率先在高校实施“一人双岗”,鼓励学科带头人和企业领创办者双重身份共存,找到了破解产学研用一体化问题的“金钥匙”,近三年学校科技成果在辽转化率80.2%。在激励保障上,学校对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只保留5%的股权,以黄金股激发创新活力。教师在辽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产教融合科技型领军企业17家,投资6.7亿元,年产值近20亿元,本地转化科技成果240余项。目前,该政策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实验百佳案例。

搭建平台,激发人才使用效能。发挥学科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一是给位子。拿出5个博士点院长职位公开招聘,先后有3名国家级人才走上院长岗位。创设全国首家“四个自信”研究暨课程思政指导中心,并赋予青年人才高级职称和学科带头人使命。二是配团队。坚持在博士教师招聘、研究生招生指标上向高端人才倾斜,构建系统化科技研发“百人大团队”。国家级人才、环化学院院长王德喜率领团队研发170余项新技术,自主投资6700万元在辽阳建立2家环保工程研究院和2家实体企业,2021年实现产值4亿元,利税1.9亿元。三是促协同。坚持长远的学科战略和人才聚合效应,国家级人才、机械学院院长刘伟军与江苏引进的团队联手创办辽宁激光增材制造研究院,树起了国内领先的增材制造学科旗帜;国家级人才魏喆与张剑教授团队共创东北首个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稀土永磁电机团队与环保产业技术团队联手开拓“工大电机”,2021年产值翻4番;模式识别、智能控制、互联网通讯团队携手构筑“天地网”,在轨道交通和农业植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

精准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差异化、精准化措施,营造“留者悦,外者来”的生态环境。一是真招实举留住人才。针对特殊基础理论创新人才,解决“拖家带口”的实际问题,助力工程学科和材料学科首次跻身ESI全球前1%。二是真金白银礼遇人才。年均投入3000万元,实施院士后备、翔源学者、青年教师等培育工程,促进人才梯度开发。计划投入9000万元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人才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让从事基础研究人员坐上暖板凳。三是真心诚意呵护人才。营造“人才为王、服务第一”的工大文化,形成“先学生再教师后干部”的工大规矩,校主要领导带头捐献绩效设立200万元教学卓越奖,建立书记、校长“人才专线”,对省级以上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打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省内外机关、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有关人才纷至沓来。

下一步,校党委将深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对标兴辽英才升级版,着力打造工业科技人才队伍,为我省创建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