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辽阳分校
  • 图书档案
工大要闻

英雄校友刘开周、郭威做客大学讲堂

  来源:记者:文儒  编辑:张春野     编辑:    浏览次数:


刘开周与同学们分享每次深潜的经历

刘开周、郭威现场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副校长李英民会见刘开周、郭威两位校友

  “蛟龙号试航员刘开周要回母校!”几天前这个消息就以风一样的速度在校园中传播,学生们都想亲眼目睹英雄的风采,尤其对大一新生们来讲,刚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可以与这样重量级人物面对面,实在是令人兴奋的事。
  9月7日,随刘开周一起回母校的还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部长郭威。刘开周、郭威分别是沈阳工业大学99届、93届毕业生。他们一同做客我校品牌活动“大学讲堂”。当刘开周身着带有国旗的蓝色潜航服走进会场的时候,同学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们用最热烈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讲述“蛟龙号”更多的秘密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到达7062米深的海底,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蛟龙号从 2002 年开始立项论证,从2009 年开始海上深潜试验。蛟龙号一共下潜51次,刘开周4年深潜了7次,每一次都成为他人生的重要经历和收获,刘开周通过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了7次深潜的经历,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奇妙的海底世界。他说,没有成功是偶然的,每一次深潜的成功都包含了整个项目组巨大的努力,任何成绩都是通过一点一滴付出得到的。他描述,海底世界很沉静,不像人们想象的生机盎然。当试航员撒下诱饵,有很多生物游过来争抢食物,有鱼、虾、海参等,那一刻真是特别的激动。“蛟龙号”通过机械手成功取得了一个海参,海参周身透明、腔内可见管状物。同时此次7000米深潜还取得多份水样、沉积物样本和生物样本,其中就包括貌似石块的铁锰结核物,科学家们将通过研究这些物品,使我们对海底世界将有更多的认知。
  引发同学们的好奇心
  “海底最低温度是多少?”“会不会有很不适的感觉?”,“你们在载人舱里吃什么?” “面对这么的困难,是什么信念支持你走到今天?”刘开周的讲述,引发了同学们无数的好奇,同学们与两位校友展开互动。刘开周讲,从海面到深海7000米,要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温度,热的时候头上都是汗珠,冷的时候要穿厚一点的内衣裤。下潜一般经历11个小时左右,整个过程就吃点饼干、水果、面包等,尽量少吃流质食物。郭威介绍说,乘船出海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整日面对的都是浩瀚的大海,和家人也无法联系,看见几个小岛都会觉得特别兴奋,那种寂寞非常人能够体会,是心中的信念和使命感坚持自己走下去。
  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作为一个成功校友,他们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见到母校的发展变化,还见到自己的老师特别高兴。他们非常珍惜回母校的机会,自然不会忘了对刚入校的学弟学妹叮嘱几句,刘开周告诫大家要打好基础知识,量变引起质变;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要善于沟通,培养团队意识;要从细节作起,细节决定成败;要有集体主义观念和历史使命感。
  郭威则勉励同学说,他们研究所对那些在学校里参加过实际课题经历的,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比较欢迎,期望同学们要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一定不要浪费时间,要做些有价值的事,学好知识的同时,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样自己在走向社会时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郭威说,一进入工大的校门,你这一辈子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工大的烙印,一言一行都代表工大形象,希望大家能珍爱母校声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母校增光添彩。
  刘开周、郭威回母校这一场集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于一体的精彩报告,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接受采访的一名新生说,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特别遥远,现在觉得离我们特别近,他们曾与我们一样在一个校园里读书,觉得特别亲切,我为有这样的校友骄傲。
  报告会前,李英民副校长在校部贵宾室会见了刘开周、郭威两位校友,向他们介绍了我校近年的发展变化,并希望能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校友为媒介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学生处长王哲、团委书记吕莉丽、电气学院党总支书记厉伟、校友总会副主任宋景城会见时在座。